- 房屋拆迁“信息公开内容”答非所问,王国龙律师代理法院判原告胜诉
- 鱼塘被废七年维权无果,京云金蔚然律师代理确认县政府“装聋作哑”终被认定违法!
- 养羊场被限期责令强拆,和记英律师代理确认拆迁行为违法
- 烟台养殖场被违法强拆,京云律师巧用政府漏洞阻当事人维权确认拆除违法
- 顺义区7000平米养猪场被拆迁,京云律师代理补偿从0到1500万
- 晨光动物园被强拆补偿不到100万,金蔚然律师代理增加拆迁补偿至300万
- 某科技公司遭遇拆迁0补偿,张友伶、赵洪波律师介入帮助企业争取1500万元补偿款
- 鄂州养殖场征收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后收方赖账,京云律师代理争取损失赔偿
- 公司因水源保护关停责令改正,京云律师代理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二审胜诉
- 养殖场拆除安置协议协商无果被强拆,京云律师代理确认强拆行为违法
在厂房拆迁补偿纠纷中,律师并非简单提供法律咨询,而是通过精准运用法律工具、深度介入流程环节,为企业主搭建权益保障的闭环。以下结合实际案例,拆解律师争取合理补偿的具体操作逻辑。
一、证据链构建:从 “被动举证” 到 “主动确权”
案例:东莞某电子厂面临征收时,拆迁方以 “部分厂房未办理规划许可” 为由,主张按违建标准补偿(仅按建筑成本的 60% 核算)。企业主最初仅能提供房产证复印件,无法证明厂房历史合法性。
律师介入后,采取三步取证策略:
历史档案追溯:调取 1998 年厂区建设时的《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》,虽未办理完整产权,但证明建设行为经当时乡镇政府批准;
政策衔接论证:引用《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》,主张涉案厂房属于 “因政策衔接导致的产权瑕疵”,应按合法建筑补偿;
经营连续性证据:收集近十年的纳税凭证、环保验收报告、员工社保记录,证明厂房长期合法经营,形成 “实质合法” 的证据闭环。
最终,拆迁方认可律师提交的证据链,将补偿标准从违建调整为合法建筑,仅此项就让补偿金额增加 890 万元。
二、评估博弈:打破 “格式化评估” 的陷阱
案例:佛山某机械厂的评估报告中,设备搬迁费按 “通用设备运输费” 标准计算(每台 500 元),但企业有 3 台进口精密仪器,需专业防震运输,实际成本约 8 万元 / 台。
律师的突破点在于:
评估方法纠错:依据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》第十三条,主张对特殊设备应采用 “重置成本法 + 专业技术系数” 评估,而非通用标准;
第三方专业背书:委托具有特种设备评估资质的机构出具《精密设备迁移技术方案》,附详细费用清单(含包装材料费、保险费、调试费);
类比案例检索:找到 2023 年广州某汽车配件厂类似设备的补偿判例,作为参考依据。
经过 3 轮专家论证,评估机构最终采纳律师意见,单设备补偿从 500 元调整为 8.2 万元,三项设备补偿共增加 24.45 万元。
三、谈判策略:用 “法律杠杆” 撬动补偿空间
案例:惠州某化工厂拆迁中,拆迁方以 “企业环保评级为 B 级” 为由,扣减 20% 的停产损失补偿。
律师的谈判逻辑呈现三层递进:
合法性审查:指出《广东省拆迁补偿办法》中无 “环保评级与补偿挂钩” 的规定,扣减缺乏法律依据;
损益平衡计算:提交《停产损失测算报告》,显示企业月均利润 120 万元,按 6 个月计算损失 720 万元,扣减 20% 即 144 万元,远超合理范围;
替代方案施压:提出 “若坚持扣减,将申请行政复议并暂缓搬迁”,同时指出项目工期紧张,拖延可能导致政府支付额外过渡费。
最终,拆迁方放弃扣减要求,全额支付 720 万元停产损失,并额外给予 30 万元 “快速搬迁奖励”。
四、程序纠错:以 “程序违法” 倒逼实体补偿
案例:深圳某工业园区拆迁中,企业发现征收决定公告日期早于立项批复日期,存在程序倒置。
律师的操作步骤清晰:
信息公开申请:向发改委、自然资源局申请公开项目立项、规划许可等文件,固定时间倒置证据;
行政复议启动:以《行政许可法》第四十一条为由,主张征收决定因 “先上车后买票” 而违法;
调解时机把控:在复议听证前提出 “和解方案”—— 若补偿标准提高 15%,可撤回复议申请。
最终,拆迁方为避免行政行为被撤销,将补偿总额从 3200 万元调整为 3680 万元,增幅 15%。
五、争议解决:在诉讼中创造 “重新协商” 机会
案例:中山某制衣厂起诉后,法院发现拆迁方未履行 “听证程序”(仅通过电话征求意见)。
律师的诉讼策略设计:
程序违法确认之诉:不直接主张补偿金额,先打 “程序违法”,降低举证难度;
诉讼保全申请:对厂房及土地进行查封,防止强拆;
庭前调解方案:提出 “补偿金额 = 原方案 + 程序违法惩罚性补偿 10%”,给予对方台阶。
法院最终组织调解,企业在原补偿 2100 万元基础上,获额外补偿 210 万元,合计 2310 万元。
从上述案例可见,律师的核心价值并非 “讨价还价”,而是通过法律技术将 “模糊地带” 清晰化、“不合理条款” 合法化、“程序瑕疵” 显性化。其作用机制类似 “精密仪器调试”—— 先找到补偿体系中的 “故障点”(如证据缺陷、程序漏洞、标准错误),再运用法律工具精准修复,最终实现补偿金额的合理回归。对于企业主而言,选择律师时不仅要看案例数量,更要关注其在证据组织、规则运用、策略设计上的专业深度。
温馨提示:
有法律问题为节省您的时间,建议您拨打咨询热线:138-1029-1697与专业律师及时沟通,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解答。
免责声明:本站如有侵权,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